觀後感(其實早已看過,但是一直沒時間紀錄下來)
一開始是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看這部影片,
雖然結尾也是有流了不少淚水,但是總覺得結尾的感情刻劃還是有些倉卒,
一直看到其他人的影評之後,才知道影片剪接真的減了不少阿......
影片的女主角真的是個天真浪漫且能夠將活力感染給周邊的人,
正因為她的有些無俚頭的部分樂觀與積極,才有辦法進入男主角的生活與心中吧!
影片的內容,不外乎就是:
男主角是常勝軍,原本是人生的勝利組,因為意外,造成了生活無法自理,
因為男主角選擇安樂死,所以男主角的母親希望藉由不同的外在因素能讓男主角打消原本的意念與決心,
而女主角是由原本腳踏實地,覺得平凡也是一種幸福的生活,努力做好自己原本的工作,然後跟著一位每次總是喜愛訴說自己事情,不太理會女主角內心寄望的男友彼此陪伴,甚至於可能結婚生子,
(這橋段似乎隱喻著一般社會中,大多數人有了還算穩定的工作之後,如果有一位無不良嗜好,且彼此陪伴,就算沒有太多共通話題,但是總算是一種平淡的幸福,爾後就會步入禮堂,共組家庭)
劇中因為女主角失業了,所以到男主角的家中應徵,開啟了 2個不同社會階層,天差地別個性的人,彼此有了交集,
男主角的聰明與細心,(他總能記住女主角曾經說過的事情且善於尊重女主角喜愛的穿搭~~特殊的襪子)
女主角的陪伴與固執,打開了 男主角因為生病後,對人心與人性的排斥,
兩個不同的個體,因為時間 空間 與彼此憐憫與同理,而陷入了感情的漩渦裡,
(男主角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帶著女主角去體驗不同的事情, 女主角想藉由不同的事情,讓男主角感受到生命還是有值得留戀與眷戀的事情)
正當女主角也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內分情愫時,如同大多數處於曖昧未明的情人般,
從不相信會是自己->確定在對方心中有固定位置->肯定彼此
正當一切都很美好的時候,
女主角卻發現: 原來男主角 安樂死的決心 從未改變,
一下子從自以為處於熱戀美好的心情 掉入了那份 原來從頭到尾 有可能只是自己一廂情願,
原來一切都不會改變,
那麼中間的過程與情愫到底又是甚麼? 既然結果論相同,那麼為什麼又會出現一線曙光?為什麼似乎又有甚麼在默默的改變?
雖然男主角依然不改初衷,依然決心安樂死,
(考量現實的殘酷點,有哪個男主角能夠接受現實生活中 除了腦子是清楚的,其他處處要人照顧,而身體的免疫狀況也是很差,甚至於無法自己接觸自己喜歡的人 )
PS:隔了將近半年才寫觀後感,果真當初澎湃激動的想法,全部都遞減了,但是還是希望寫下了,紀錄一下,
如果哪天我失智或是失憶了,那麼至少我還有這裡的紀錄
演員陣容:
艾蜜莉亞·克拉克(Emilia Clarke)飾演 露易莎·克拉克/Louisa Clark
山姆·克萊弗林(Sam Claflin)飾演 威廉·崔納/William Traynor
史蒂芬·皮考克(Stephen Peacocke)飾演 復健師 納森/Nathan
珍娜·麥提爾(Janet McTeer) 飾演 威廉媽/Camilla Traynor
查爾斯·丹斯(Charles Dance)飾演 威廉爸 史蒂芬/Stephen Traynor
馬修·路易斯(Matthew Lewis)飾演 露易莎男友 派崔克/Patrick
布蘭登·柯伊(Brendan Coyle) 飾演 露易莎爸/Bernard Clark
珍娜·柯曼(Jenna Coleman)飾演 露易莎妹/Katrina "Treena" Clark